食品安全展
食品安全是一门跨学科领域,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食品保存及销售等步骤中,各方能如何保障食品卫生与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及防范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是一门跨学科领域,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食品保存及销售等步骤中,各方能如何保障食品卫生与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及防范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措施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包括从种植、加工、运输、储存、分发、销售、准备食品,消费食品的各个阶段。
为确保食品安全,政府、国际组织、科学家、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可采取以下方式:
食品的来源,如:食品标示,食品卫生,食品添加物和农药或动物用药残留,以及生物技术之政策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
有效利用标准跟踪评价结果,以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致病菌限量、食品相关产品、食品添加剂、有害因素专项控制规范、配套检验方法
食品类别,安全风险因素
农药兽药残留限量及检验方法
污染源可能是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污染。
物理性污染是由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食品污染,也就是异物进入食物所引起的污染。 常见的物理性污染源(异物):指甲头发、塑胶制品碎屑、玻璃与珠宝金属碎片等,若异物是细菌或害虫,则有可能引发物理性污染兼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是指食物被天然或人造化学物质污染时所发生之食品污染,和人为且刻意的下毒不同的是化学性污染是无意间被添加进食品中。 常见的天然化学性污染源:天然毒素,如毒蘑菇、蘑菇,青椒,生物碱、氰酐……等。 常见的人造化学性污染源:杀虫剂、除草剂、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物与环境污染(水、空气与土壤受到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被生物体产生的物质所污染的食物,污染源有人类、啮齿动物、害虫或微生物,包含细菌污染、病毒污染、寄生虫污染, 其中,细菌污染是全世界食物中毒的最常见原因,迄因细菌易存在于环境中。 常见生物性污染源:大肠杆菌(细菌性污染)、阿米巴原虫(寄生虫污染)……等。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中文全名叫作“食品安全管制系统”,亦作“危害分析重要管制点”,
主要的目的就是是先进行分析,找出可能产生危害的地方,并加以管控,预先防范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
(一) 餐盒食品製造、加工、調配業。
(二) 乳品加工食品製造、加工、調配業。
(三) 水產加工食品製造、加工、調配業。
(四) 肉類加工食品製造、加工、調配業。
(五) 罐頭食品製造、加工、調配業。
(六) 食用油脂製造、加工、調配業。
(七) 蛋製品製造、加工、調配業。
(八) 麵條及粉條類食品製造、加工、調配業。
(九) 醬油製造、加工、調配業。
(十) 食用醋製造、加工、調配業。
(十一) 調味醬製造、加工、調配業。
(十二) 非酒精飲料製造、加工、調配業。
(十三) 設有餐飲之國際觀光旅館業。
(十四) 設有餐飲之五星級旅館業。
(十五) 供應鐵路運輸旅客餐食之餐盒食品業。
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质量安全)的缩写,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经出厂检验合格的, 在出厂销售之前,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式样和使用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该标志由“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 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但不得变形、变色。加贴(印)有“QS”标志的食品,即意味着该食品符合了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质量安全”的字样已经不再使用,使用“生产许可”来替代。
绿色食品标志是由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标志。它由三部分构成, 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 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它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等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绿色食品标志作为一种产品质量证明商标, 其商标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标志使用是食品通过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企业依法使用。
正规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的外包装盒上标出蓝色的,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下方会标注出该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 或者是“国食健字【年号】××××号”,或者是“卫食健字【年号】××××号”。其中“国”、“卫”表示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卫生部批准。
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五类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对第二批十类食品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膨化食品、调味品、饮料、饼干、罐头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将用3~5年时间,对全部28类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重点应对人民每天需食用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饮用水等严加控管,进行规范型、创新型种植、生产结构及生产保障体系调整。 市场上的食品应由大型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国家认可的种植专业户、集团,生产厂家的食品占绝大部分, 对落后的、零星的、质量无保障的种植户、生产小厂适时淘汰,或成无人问津而自灭。净化市场源头是重点,这一步抓好了,购者放心。
即在中、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设置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 可由市场专职检测人员或人民群众开展抽检。国家应投入一定费用开展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供市场快速确认质量。 如此,不合格产品难以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上市。
网上、电视台、报纸应有计划、有针对性适时报导食品检测结果,对优质、合格产品进行表彰,引来认购者,使其受益, 不合格者曝光,让其下架或受冷落,令其整改或停产,多方面、全方位展开关注,持之以恒。
通过建⽴农业智能化服务新体系,构建⾯向政府的农业 决策、管理系统和⾯向⼴⼤农业相关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 的数据采集、农业⽣产管理和服务的“互联⽹+装备+农业”体 系。整合联盟企业资源与地⽅政府联合打造农业智能制造装 备研发基地,利⽤农业智能装备+⼤健康智能厨具+智慧冷链 物流,贯穿于耕、种、管、收、储、运、销、加⼯等各环节, 实现“⼀⼆三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