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居鹏 吴琴 吴超 龙真 徐利君
作者:刘鹤翔 叶静 陈湘鹏 石海威
编辑/刘建强 卢旭成
“很多同事的回忆里,知春路是灰色的。”
这是一个主观印象。20年来,数不清的创业者在这条11公里长的街道两边出没。描绘创业岁月里的迷茫、焦灼和疲惫,灰色是合适的颜色。
它同时又是客观描述。与中关村核心区和五道口相比,这里氛围单调,餐饮粗糙,缺乏娱乐。但是,这条路流淌着四通、金山、小米的传奇故事, 那些不安分的年轻人从各地赶来,如飞蛾扑火。在破旧的居民区和简陋的写字楼里,每个夹缝都暗藏着胆大妄为的创业者和野心勃勃的极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无数从这里黯然离去的创业者证明,这是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现在,听成功者讲述他们的知春路吧。他们终于有机会说:我来过,我看见,我征服。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控股、以信息安全为核心技术的国有上市公司,2000年11月1日成立,2003年7月11日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SHA:600271)。 目前公司总股本92340万股,总市值近140亿元,公司从业人员近1.4万人。
我与知春路
1997年,我加入航天金穗公司(航天信息前身),干起了与汉字系统没有太大关系的税务系统软件开发。航天金穗在翠宫饭店对面,马路边的那个角上, 从事国家金税工程税控系统的研发,首批员工也都来自于相关的科研院所。
1994年我停薪留职,加入天汇公司,成为一名电脑程序员,开发天汇汉字3.0及3.1。
那时搞中文的主要有两拨人,其中鲍岳桥、简晶和我做Dos。鲍岳桥是UCDOS的开发者,简晶则是“中国龙”的开发者。王志东,廖恒毅搞中文windows。 廖恒毅在中文之星,王志东在四通利方。
天汇在中关村南二街,四通利方有个办公地点在中关村三小,两家公司隔着一条马路。我和天汇的老板沈江曾去那栋楼里找过王志东,当时天汇是个小公司,只有10来个人,四通利方相对要大。
不久,微软Windows95面世,中文Dos彻底完蛋,中文windows也没有了存在必要。整个中文行业没了。简晶离开中国龙DOS后曾加盟UCDOS ,和鲍一起开发了最后一版UCDOS,之后两人一起离开创办了联众游戏;四通利方则及时转型成为利方在线,逐渐成为后来的新浪。有位记者在2007年写王志东的一篇报道里, 回溯了这段历史,将我们称为“中文五虎”,王志东是二代程序员的代表。二代程序员的时代是中国软件业最后一个英雄主义时代。
一度,我打算去金山软件。金山和我们在知春路的同一个小楼里。后来金山搬到翠宫饭店,我们则搬到对面楼里,这段时间里我和老求、雷军来往较多。 那些年,软件是主流。老求希望我去珠海,而我想留北京,所以去了另一家公司。但天汇的好几个人,后来都跟金山有很多关联。
毛一丁去过金山,当过副总。后来,去中文之星,做过智能狂拼。再后来,去过瑞星,去年又去了YY。梁兆新,先前来自珠海巨人,来京参加展会时, 被挖到天汇。他是个技术超牛的人,只在天汇呆了半年时间,后来跟金山合作推出金山解霸,再后来自己独立搞了一个超级解霸,卖给了暴风影音。
天汇还曾来过一个年轻人,那是他来北京后的第一份工作。他没几个月就走了,去了《中国计算机报》,再后来创办了一个网站Donews。他叫刘韧。 当初的小伙伴里,还有一个也挺牛的,但去了美国,在Ebay做过一阵子,听说最近打算回国创业。
1997年,四通利方接受65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这是中关村获得的第一个风险投资,很轰动。我去雷军办公室找他聊天,那时金山还没看到希望, 雷军说国产软件要熬得住,熬下去肯定有春天。
总的来说,当初搞软件的那波程序员后来大多数都没有跟上互联网这一波潮流。当时金山看起来最有条件,创办的BBS吸引了很多人,但没有及时往互联网方向转,所以老求一度很后悔。
我也没有抓住这波潮流。1997年,我加入航天金穗公司(航天信息前身),干起了与汉字系统没有太大关系的税务系统软件开发。航天金穗在翠宫饭店对面, 马路边的那个角上,从事国家金税工程税控系统的研发,首批员工也都来自于相关的科研院所。我是金穗的第一个外聘员工,第45号。
当时金穗还是个很小的公司,后来不断成长,并进行了改制。2002年公司搬到了数码大厦,2007年搬到现在的航天信息园。每一次搬家,都是因为公司成长,办公面积不够用了。
加入金穗后,除了当年的天汇同事,我与中关村软件圈的关系就慢慢淡了,很多曾经的小伙伴已经少有联系。除了汉王,这也是知春路上成长起来的公司,至今我们还有业务合作。
四通8年
口述/四通创办人之一 王辑志
四通集团公司是中国著名的民营科技企业。1984年5月,借款2万元创业的几名科技人员,办起了北京市四通新兴产业开发公司。1986年,北京四通集团公司成立,一度引领中关村科技创业的潮流。
我与知春路
那些年里,报纸上的新闻经常是一家家新的民营公司诞生,我是被这种改革的大趋势感染而离开研究所的。四通成立的那一年,联想也成立了。两家公司曾在同一栋楼里。
1984年5月,四通成立,一两个月后,我加入。当时四通有五六十人,其中有一些是知青。四通办公地点是四季青公社在中关村的一个超市。 那时国内还没什么超市,生意也不好,公社从超市划出两间房给四通作办公室,靠里的墙边放了几个保险柜,一张桌子,几把折叠椅。
9月份,四通门市部开业,让人眼前一亮。那时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是破破烂烂的,四通的装修很不错,吸顶灯,大玻璃,外加漂亮的窗帘,与周围的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像是香港或深圳的企业。
开始四通卖计算机。加入四通前,我在冶金部自动化所里做工程师,到四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站柜台卖计算机。柜台是必须站的, 人家买计算机,你得给人家讲计算机性能。当时四通专业人员还很少,很多人只有高中文化,他们学习能力很强,对四通的起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时中关村在一般人眼中是倒爷一条街。四通除了卖计算机以外,还卖元器件,这是四通的特色。那个时候基本没有元器件可买, 一般人也不知道去哪买。四通创始人之一、销售天才王安时,对哪有卖的,谁想要,要什么等问题门儿清。元器件柜台受到了科研人员的欢迎。四通卖这些东西时, 旁边出现了很多小公司,它们可能是从四通这儿买了再到另一个地方卖。当时的生态就是一个大点儿的公司旁边围着一圈小公司。
第一年,四通卖兄弟牌打印机赚了不少钱。第二年,我从柜台转向产品开发,工作是给1570彩色打印机开发汉卡。我运气很好, 做的第一块汉卡插上打印机就能工作。但当时大兴线路板厂生产的线路板质量很差,近90%不能工作。王安时提议让香港公司生产线路板。 那一年1570彩色汉字打印机卖得很好。后来万润南做一个决策,既然汉字这么需要,那就生产汉字的文字处理机。我也因此被任命为四通的总工程师。 开发小组只有几个人,开发地点就在我家里,双榆树小区。当时很多中关村小公司都是在自己家里,居民楼里,或租一个很便宜的小门脸儿。那些公司一些发展起来了,一些倒闭了。
那时是民营公司发展潮。那些年里,报纸上的新闻经常是一家家新的民营公司诞生,我是被这种改革的大趋势感染而离开研究所的。 四通成立的那一年,联想也成立了。两家公司曾在同一栋楼里。
当时中关村的负责人、海淀区委书记贾春旺思想很解放。四通的成立离不开贾春旺,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万润南等技术人员与海淀四季青乡的政府管理人员坐在了一起, 后者给予了前者资金支持。我从冶金部自动化所辞职到四通来,也得到了贾春旺的支持。当时单位不放,没有档案,贾春旺说,你只要到我这儿来,我就给你再建一个档案。
四通是一个民营公司,待遇比研究所好,而且年终有分红。我在自动化所里当工程师时,月工资110块,到四通后月工资500块,比一级教授还要多200块。
在四通8年后,1992年,我离开了。当时王志东刚加入四通。离开之后我连续做过好几个公司,都很辛苦。我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是没钱。 后来我想要不做一个风投公司吧,2003年,我就又做了一家风投公司。
王欣:在“村里”的日子
口述/金山词霸CEO 王欣
金山软件是中国最知名的软件企业之一,也是领先的应用软件、游戏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核心产品包括WPS Office、金山词霸、金山毒霸、剑侠情缘、封神榜等。 2007年10月9日,金山软件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 (股份编号:03888.HK)。
我与知春路
雷军在金山只有四五十人的时候,就坚信公司将来能上市,我们在他眼里就是千军万马。他每天的那种精神很重要,下了班大家都不走,在公司里一会儿聊点这个, 一会儿开开会什么的,是创业公司的感觉。现在金山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但小米还是。
1999年,金山已经搬到翠宫饭店了,方正就在我们楼下。更早之前金山在双榆树小区的小白楼里办公。当时知春路上的386路公交车非常有名, 坐386到人大和中关村办事特别方便。知春路周围有很多小区,好多同事都住在双榆树、双安这片,翠宫饭店方圆一公里内。
后来我发现在西北边待惯的人永远喜欢在西北边,包括我们后来搬家到翠宫北边的柏彦大厦,迁址时候第一考虑的也是老板和员工是不是都住在周围。 我们“村里”的文化和CBD的文化还是不太一样。
我们觉得“村里”的文化是上班穿T恤、牛仔裤、平底鞋。你看CBD,都是西装革履和高跟鞋,反正我每次去东边办事还得特意拾掇拾掇。
中关村那几个咖啡馆是诞生很多创意的地方。创业大厦底下的一个,当代商城对面的一个,我们都不知道名字,但经常过去。原来雷军拉着我们头脑风暴的时候就在翠宫饭店一层的豹王咖啡。
在这几家咖啡店你经常会看见一些现在所谓的“名人”。雷军、李学凌还有王峰这些人,我们常在里面聊一聊。这几家都不是星巴克那种氛围,挺务实, 我们在这里很舒服。大家聊的都是些比较伟大的事,很多好想法都从这里诞生。
现在想想,那时候北漂的成本要比现在低很多。当年我们五个人租了一间三居室,月租才2600块。下班以后,因为都是同事,有时候会讨论这款产品做得好不好, 或者某个推广方案有问题。经常加班,所以就选离公司步行十分钟之内的地方住,有时候晚上十一二点溜溜达达就回家了。
这真是段挺奇怪的经历,可能现在工作的小孩都没有这种感觉。公司附近有一个“胖胖烤肉”,我们这群金山人常聚众去吃烤串,扎堆讨论的也都是金山那点事。 那会儿楼下还没什么连锁餐馆,就是普通饭店,大家下班以后就一起出去吃饭。而且,那时候我们可以在金山洗完澡再回家的。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
雷军在金山只有四五十人的时候,就坚信公司将来能上市,我们在他眼里就是千军万马。他每天的那种精神很重要,下了班大家都不走,在公司里一会儿聊点这个, 一会儿开开会什么的,是创业公司的感觉。现在金山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但小米还是。
当年雷军给我们做干部培训,给我们讲如何算账、现金流怎么来的,毛利润是什么东西。他自己亲自做课件给我们讲课。
我们下面听课的有做程序员出身的、有做渠道出身的。那个冯鑫以前是卖喔喔奶糖的,后来做了暴风影音。邢山虎是写小说的,后来做了《我叫MT》。 他们都属于有点歪才的类型,但对产品有热情,做事非常执着。那时候的每个人拿出来现在都非常厉害。
直到现在,老金山人每年都有聚会。大家虽然离开了金山,但大部分还活跃在圈内。甭管你现在多牛,就是当年那段搭过地铺睡过地板的回忆,挺有意思的。
探路者:在知春路买了两层楼
探路者成立于1999年,中国最大的专业从事户外用品研发设计、组织外包生产、销售的公司。公司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标准化门店近700家。 自1999年创建以来,探路者以年均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在健康成长。
我与知春路
我们在2009年开始买楼,上市之前买了一层(锦秋国际大厦21层),上市之后买了一层(24层)。那时候价格还可以,21层每平米1.9万元、24层每平米是2.7万元。 现在差不多翻了一番,每平米5万元左右。
一开始我们在海淀香山,从1999到2004年,在那儿度过了创业期;第二阶段是2004年搬到昌平宏福创业园,在那里有一个很小的工厂;2009年总部迁到知春路时, 公司已经上市,成了业界的明星。
这三段各有不同。
1999年在香山南路起家时,经历了非常艰辛、非常快乐、非常有激情的创业期。我们的创业伙伴、家人都在那里,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处于亢奋状态。 二、三十个人在一口锅里吃饭,所有的人都身兼数职,又是推销员,又是设计师,又是总经理。而且胆子超大,有些产品你从来没碰过,但是有胆量去试,这样的文化都是在那个时期, 在特别艰苦的环境下练出来的。
当时(大家)挤在两间小平房里,客人来了也不好意思让人进来,别人也普遍抱着一种怀疑的目光。通过我们的诚信,我们的说话算数,我们的理想,我们的产品品质, 终于(打动了)客户。
我们在搬到昌平宏福创业园后,开始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引入职业经理,着力打造团队。2003年非典后,户外运动这种概念也渐渐成型,公司进入规模化发展的阶段, 我们吸引了大量的设计师、销售人员、大区经理、品牌人员等。我们的专卖店、连锁加盟模型都在快速扩张,这实际是人才的扩张。在那个时候,公司(总部)设在昌平是有问题的, 有些人觉得远,就不愿意来了。
我们在2009年开始(在知春路)买楼,上市之前买了一层(锦秋国际大厦21层),上市之后买了一层(24层)。那时候价格还可以,21层每平米1.9万元、24层每平米是2.7万元。 现在差不多翻了一番,每平米五万元左右。
我看过很多写字楼,这个楼(指锦秋国际大厦)比较满意:一个是层数比较高,视野很开阔,天晴的时候能看到对面的香山,北面可以看到蓝色的燕山, 做户外的人特别喜欢看到山水这种感觉。同时楼层高度比较高,3.5米,我们后来又加高了,空间感很强。
当时(在知春路买楼)主要是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为了更加贴近市场。我们的设计师和营销人员迫切需要熟悉市场。之前,我们在昌平宏福创业园里,交通很费劲。 设计师需要去看市场,把握最新的资讯(需要长途跋涉进城),到这儿后,不用再长途跋涉了。再就是写字楼的位置(好),上下班的交通(地铁公交等)也不错, 招募管理、技术、设计人才要容易很多,(同时)周边教学资源、科研成果丰富,对IT公司来讲或许更加实用(但实际上探路者现在一年做到几个亿的电商平台就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帮忙设计的)。 我们每周一下午都(可以)去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打球。(不过这边的)吃饭的环境不是太好,但你不能求全责备。
探路者属于创业板上的第一批企业,上市以后对于品牌传播也有非常明显的效果。2009年到现在,公司以年均50%的复合增长率在增长。
探路者上市以后,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就在这个楼上,里面有零下70度的实验室,设计师从这个实验室里拿到第一手数据,快速地支持研发中心的创新和品质控制。我们为中国南极、北极(探险)做户外装备,我们也为征服八千米以上的山峰的中国专业登山群体做精良的(产品)技术保障。
公司再度壮大时,研发中心的规模需要扩建,于是又搬回到昌平一个三千多平米的基地。知春路这个地方作为一个新业务的孵化基地,新品牌阿肯诺、我们的电商团队都在这里孵化,等它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会再搬到别的地方去。而公司的战略、策划、行政,包括新业务这些关键部门始终驻扎在知春路,这里相当于公司的大脑。
房租是(创业)公司必须考虑的成本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知春路这边的成本已经不算低。我觉得政府部门能帮企业家做一些商业环境的改进,例如一些新项目的支持,给一些人才优惠政策,多解决一些员工的户口指标等。
曹允东:知春路的房租红利没有了
口述:学而思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珍品网创始人 曹允东
学而思主要为3-18岁的孩子提供小班的课外辅导,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建立分校,均为全资拥有的直营模式,师资统一培训。2010年10月20日,学而思教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小幼课外教育培训机构。
我与知春路
我们跟知音楼、跟知春路其他房东的租约都是一签10年。回想起来,这是学而思初创阶段的一个巨大优势。现在中关村的初创企业,常常一年挪一个地方,被房租赶着到处跑。
2004年,我们创办学而思的时候,就把办公室和教学点设在在了知春路。一直到2008年,我们才把总部搬到了海淀黄庄,也就是沿着地铁十号线往西挪了一站地。这一站地,学而思整整走了四年。
从地图上看,中关村的核心地方就像一个大写的F:一竖是从北大东门到白石新桥这一段,也就是中关村大街;第一横则是北四环的海淀段,第二横是四通桥往东的北三环一段。知春路是中关村这条F形的动脉延伸出来的支脉。
学而思当时在知春路租的是知音商务楼。这栋楼好像是部队的产业,几乎没有什么租户。我们去了,楼上开办公室,楼下开教室,占了好多间。10年前的房租远没有现在这么高,我们在那楼里租的第一间教室30多平米,月租金才2000多块钱,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更有意思的是,楼里空置的房子还不少,而我们上课又是在周末,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就花上一两百块钱,临时跟物业租用一两天。
我们跟知音楼、跟知春路其他房东的租约都是一签10年。回想起来,这是学而思初创阶段的一个巨大优势。现在中关村的初创企业,常常一年挪一个地方,被房租赶着到处跑。我们特别感谢那个年代,感谢知春路让我们安心创业。我们在知春路的发展也特别快,2007年的收入是七八千万元,2008年涨到2.8亿元。
除了租金,知春路的另一个优点是相对开阔,停车也方便。我们后来在中关村设的教学点,周围拥挤不堪,乌泱泱尽是人和车,出去吃个午饭跟打仗似的。
对学而思来说,走进中关村的核心区是必由之路。中国有志做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无不把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当作必须攻克的桥头堡;而在北京,中关村这个因高校和高新企业繁荣的区域则是必争之地。
2006年,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成了中国教育培训机构第一股。随后,这个行业掀起了一股上市热,前后有11家在美国上市(目前已经三家退市),学而思也是其中之一。2006年之后的三四年间,上市了的机构要在中关村占地盘,没上市的也想进来抢地盘。除了新东方,还有学而思、学大、环球雅思、安博这些紧跟着上市的机构,其他的中小机构也纷纷跑来租教室。在抢楼这件事上,当然是财大气粗的新东方始终是一马当先的。我估计,除了本部的新东方大厦,周围的楼如果有能腾出来的房子,都已经被它租光了。
说得夸张一点,中关村迟早会被教育培训机构挤爆。这也意味着,对学而思来说,知春路带给我们的那种“房租红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冯鑫:知春路是风水宝地
口述/暴风影音创始人 冯鑫
2005年,冯鑫开发的“酷热影音”播放软件,迅速成为中国3大播放软件之一。2007年,酷热与原暴风影音团队合并,成立北京暴风网际科技有限公司,现在暴风是国内比较领先的播放客户端软件公司。2013年,暴风向证监会提交创业板上市申请。
我与知春路
暴风影音是真正的知春路公司,在知春路和学院路交汇处的首享科技大厦,我们搬来已经有6年光景了。我之所以相信知春路风水好,是因为,我们离开知春路,在中关村财智大厦办公的那两年,公司的日子很不好过。
“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不知道知春路是否得名于这句诗。对我,对暴风影音来说,知春路始终是风水宝地。
上世纪90年代,我从事第一份工作的地方就在知春路,一家叫之前和康的广告代理公司,在知春路地铁站旁的一栋很破旧的楼里。我后来的雇主金山公司就在那栋楼的7楼,8楼是北大方正。1998年,《北京青年报》用整版刊登了“求伯君砸锅卖铁再造金山”的漫画,勾起了我对这家公司的兴趣。当年底,我给金山投简历,第二年的3月份,我就到金山上班了。
当时的金山还不到100人。1999年,我离开金山独立创业,选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就是知春路的嘉里小区。到2005年,我们在知春路靠近学院桥那个叫锦秋知春的住宅区里租了一个很大的房子。当时,那儿还有两家公司,一家是周自军的 公司,另一家是罗江春的风行网。他俩经常来我办公室下围棋,喝茶。再后来,我们在知春路靠近学院路的国际大厦呆过一段时间。暴风影音是真正的知春路公司,在知春路和学院路交汇处的首享科技大厦,我们搬来已经有6年光景了。我之所以相信知春路风水好,是因为我们离开它在中关村才智大厦办公的那两年,日子很不好过。
那时候,“创业公司”的提法还不流行。创业成为一种盛行的互联网商业文化应该是2001年以后的事情。我记得,那时周鸿祎的3721已经是一家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了。
我无比喜欢“知春路”、“翠宫饭店”这样的名字,很好听。1998年,翠宫饭店刚刚在原址上完成改建,装修一新。金山公司搬进去办公,一直到2003年搬离。在我的印象中,金山毒霸的很多发布会都是在那里开的。我当时是金山毒霸事业部副总经理,负责安全软件业务,经常和雷军、王峰他们坐在翠宫饭店一楼的咖啡厅里,聊项目,聊产品开发。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周鸿祎和百度市场部的负责人。周鸿祎带了他开发的软件过来,想和金山合作;从百度市场部负责人那里,我第一次知道了李彦宏,我还不知道百度到底是干嘛的呢。
我没法在多年前预见周鸿祎和我的同事雷军会有今日的成就。但我想,我,雷军、王峰,这些和金山渊源甚深的人都应该感谢知春路。我坐在13楼的办公室里,可以看到西山,看到北航的大操场,看到附近的小运河,简直就是没有围墙的公园。
从求伯君到雷军、周鸿祎、我,再到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锐,知春路是中关村乃至中国新经济的见证者。关于知春路,我认为可以写一本厚厚的创业史。
现在的暴风已经是一家600多人的公司,办公室已经明显不够用了—但愿我们用不着整体搬离知春路。
周杰:看看四周就能感觉到业界方向
口述/浪淘金(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 周杰
浪淘金是由前Google中国技术总监周杰于2008年1月创立,主要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告效率、增加广告效果、减少广告风险,目前公司运营的核心产品是精准营销平台和第三方广告效果监控平台。
我与知春路
2009年公司搬到了海淀黄庄的豪景大厦。2010年,公司规模增长,有了五六十人,于是搬到了知春路。这个迁徙的过程,也是公司发展的过程。
一开始我们不在知春路,在清华大学旁边的创业楼里。随着业务发展,那个空间就捉襟见肘了,二十多人都坐不下。2009年公司搬到了海淀黄庄的豪景大厦。2010年,公司规模增长,有了五六十人,于是搬到了知春路。这个迁徙的过程,也是公司发展的过程。
我们选择这边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依据环境、性价比选写字楼。从大环境说,中关村地区对我们是有吸引力的—跟别的公司合作、融入互联网的圈子都比较容易,地理上有很多同类项。比如说科技公司在中关村这一带聚集,形成了一个业态前沿。大家聚会、聊天比较方便。高新技术创业者都在这一带扎营,有了自己的文化。锦秋国际这个楼还有一些新公司我不太熟,但看看四周,就能感受到业界的方向。
我们这个行业的竞争对手比较虚,而我们比较实。我们是效果广告,效果广告的基础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
广告这个行业最容易做的是品牌广告,它的效果不是透明的,更多是靠人之间的信任去搞,利润率比较高,也比较容易赚钱,缺点是不容易规模化。效果广告的优点是容易规模化,缺点是很辛苦,广告业里的一些灰色的东西都没有了。我们的核心是一个预测模型,基于对用户、对行业环境的了解,我们可以从过去的数据预测广告观看者转化为消费者的概率是多少,根据这个概率售卖广告。
现在这个市场中,成体系较有规模做这件事的就我们一家了。2008年做的时候有一堆创业公司做类似的事,模式很类似,电话付费、注册付费基本上都在2010年死掉了。2010年以后,百度有啊电话付费、58电话付费,这种强效果的付费模式曾经追上了我们,但到了2011年、2012年也都萎缩下来了。
我们留下来是因为在数据挖掘这一块确实比别人的技术好一些,运营也更细致一些。公司的本质是计算,怎么样用数据更准确预测人的行为。我们目前的业务相对来讲空间还不够大。
我2002年获美国耶鲁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后加入Google,是其最早的成员之一,全程参与了Google广告平台的研发。2006年我受李开复邀请回到中国担任谷歌中国技术总监,负责谷歌中国本地搜索产品的研发,先后开发了包括谷歌地图、谷歌生活、Linux桌面搜索等一系列产品。
我是出于兴趣做这件事,自己也有一些投入。2010年底,经纬创投投资我们1000万美元。
知春路是灰色的
口述/美团网产品经理 沈鹏
美团网是由前校内网(已经更名为人人网)、海内网、饭否网创始人王兴于2010年创立的团购网站。经过千团大战,美团网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团购网站。
我与知春路
美团一周年的时候,录过一个视频,大家回忆自己办公室的颜色。我们形容知春路办公室的颜色是灰色,可能和办公室灯光有点暗也有关系,再加上当时糯米、嘀嗒团接连上线。
公司早期在五道口,先是一个居民楼,过了一段公司壮大了,把邻居也租了下来,两个居民楼并驾齐驱。可是没多久,两个居民楼也装不下了。
然后就想着往知春路那边搬。公司搬过去了,但大家很少在那边住,周边吃饭地方少。不过房租便宜。
2010年,我们五六十人,在知春路待了短暂的一段时间,12月过后,又搬到了海淀黄庄。
可能是待的时间不久的原因,就感觉那边比五道口压抑一些。大楼一侧贴着轨道,繁华程度不如五道口,翻来覆去就吃那几种饭。
知春路那段时期很忙碌,早上起来大家开早会,然后到楼上抽烟,抽完烟就拜访,一天拜访七、八家,到六点来钟回来,大家再一碰,七八点碰完了,八点来钟就去喝酒。第二天一早碰头,之后再去拜访,天天重复。周六总加班,周日也在讨论。很多同事的回忆里,知春路是灰色的。这是最关键的时期,那个阶段熬不过去,说不定美团就没了。
美团一周年的时候,录过一个视频,大家回忆自己办公室的颜色。我们形容知春路办公室的颜色是灰色,可能和办公室灯光有点暗也有关系,再加上当时糯米、嘀嗒团接连上线。
我们从知春路,扩展到130个城市,全部是直营的地推部队。竞争对手有代理,或者直营加代理,我们全部是直营。有些事你是自己的人去做,还是找别人帮忙做,完全是两种结果。
知春路是我吃苦的时候,直营部队跟我一起吃苦。我们提出了期权和其他福利,任务上也不含糊,一天卖八家商家,连续三次做不到,可能就要被淘汰。组建一个直营部队,这是一个正确的事,但是很难,有个公司尝试了一下,一年搞不定,为了拿结果,就做代理了。我觉得只有王兴(美团网创始人)愿意把这个做到底,很多公司口上说做正确的事,但还是选择做短期内容易实现的事。
UC优视:在知春路长大
口述/UC优视公司高级副总裁 王桐
UC优视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帮助手机用户快捷上网,构建开放的一站式移动互联网用户服务平台。旗下核心产品UC浏览器已覆盖了多款主流移动操作系统,成为Android平台上全球首个用户过亿的第三方浏览器。
我与知春路
卫星大厦的条件也有些简陋,我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坐在一个靠窗的位子。要是大风天,每天早上来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擦桌子—大厦的窗子密封不严,每天桌子上都会有一层灰。
在知春路,UC完成了从一家小公司向中型公司的转变。
2007年,永福(UC董事长俞永福)带着团队在北京成立了UC北京公司,之后搬到知春路翠宫饭店对面的卫星大厦办公。我在2009年加入UC,记得那会儿北京公司才50人左右。2010年初,我们搬到了知春路边上的维亚大厦,直到今天。
卫星大厦的条件也有些简陋,我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坐在一个靠窗的位子。要是大风天,每天早上来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擦桌子—大厦的窗子密封不严,每天桌子上都会有一层灰。当时公司内提供的唯一娱乐设施就是一张乒乓球桌,我跟永福都常在那里打乒乓球。尽管条件艰苦,但我始终特别怀念在卫星大厦工作的时光。
2009年底,我们在卫星大厦度过了UC的5周年。这一年,UC很快发展到了400多人(北京+广州),产品下载量接近两亿次,活跃用户突破了4000万。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了UC,成为UC股东。2010年初,永福第一次提出了UC的公司管理要实现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转变,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开始进行重要调整。以此为标志,UC真正由内而外,完成了从一家小公司向中型公司的转变。
知春路这条东西走向不长的路,汇聚了不少高新科技企业,非常靠近中关村这个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孕育和涌现出了一大批非常出色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技术、企业。我们选择在知春路,除了人才吸引方面的考虑,是知春路的确有着非常好的高科技企业创业的氛围。
由于大量的互联网行业的同行都聚集在附近,相互之间进行战略合作和商务合作都特别便利,沟通和决策非常快捷。也是这样的优势,让知春路、中关村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一直引领着国内高新科技产品的发展。中关村作为第一个国家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企业提供了很多优惠的政策,并且当时的中关村管委会就坐落在知春路的最西头,大门随时向企业敞开,倾听和解决我们这些企业的烦恼。领导和专家们也非常关心UC这样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成长。
我还记得2009年卫星大厦时期,中关村管委会郭洪主任、前中国互联网协会胡启恒理事长,以及前中国科协主席、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都曾经来UC参观视察,给我们很多关心和建议。
2009年,我们在卫星大厦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庆祝典礼,播放了一个回忆过去5年来创业经历的纪实短片,永福、小鹏、梁捷、顺炎都参与了,特别真实地再现了UC同学们的创业历程。当时在卫星大厦参加典礼的UC同学们都流泪了,一直到现在,我回忆起来那个场景,还是很感动。
何鹏:知春路5年
口述/掌游天下CEO 何鹏
掌游天下专注于手机游戏发行及游戏开发业务,游戏产品及服务覆盖iOS、Android等多个平台,并且与国内运营商有着深入合作,覆盖腾讯、91等国内主流游戏平台。目前,公司已经发行200余款手机游戏产品,覆盖超过5000万用户。
我与知春路
后面业务再发展下去,需要招更多员工,如果还在民宅办公,很多牛人可能不愿意来面试工作。就这样,2011年9月,我们搬进了盈都大厦B座。
从2008年到现在,我就没有离开过知春路,而且一直都围着盈都大厦转。
我的上一家公司“易查”在盈都B座,我创立的公司第一次搬家到了盈都C座,第二次搬家到了A座。在ABC三座我不但都工作过,在“易查”的时候,我甚至在7层、9层、11层、12层都待过。
2008年我在“易查”负责所有的商务合作和产品运营工作。当时“易查”有点像现在的360和91,很多游戏开发者把产品提供给“易查”,让我积累了不少游戏方面的资源。2010年5月我决定辞职创业,在锦秋家园租了间90平米的民居。最早只有一个朋友跟我一起,我们都是自己买的桌子,房间冬天连暖气都没有,就一个立着的空调。
锦秋家园那一年我们解决了生存问题。我和搭档都是做平台出身,以前是别人求着我们合作,创业之后是我求其它的渠道推广我们的游戏。我们的突破点是能够找到这些渠道跟他们建立好关系,把我们的游戏发行到他们平台上,让游戏有很好的收入。一直到2011年5月,我们都在做这些事。
后面业务再发展下去,需要招更多员工,如果还在民宅办公,很多牛人可能不愿意来面试工作。就这样,2011年9月,我们搬进了盈都大厦B座。当时我们的判断是,功能机市场已经没落了,但我们也没有着急做智能机游戏的发行,只是感觉我们需要有一款能够拿得出手的自研产品,证明自己能干手机游戏发行这事。于是从2011年底到2012年初,团队就在筹备我们的第一款iOS游戏《超能精灵》。
2012年8月,《超能精灵》正式上线。这款游戏真的让我体会到了游戏开发商的纠结。开始觉得自己创意很牛,开发一段时间就觉得自己的东西什么都不是,开始萎靡、颓废。后来这款游戏上线时表现还不错,有半个月时间是付费榜第一名。
我们在B座呆了差不多1年半的时间,由于员工爆满又搬进A座,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办公场地。从B座搬家前,办公室一张桌子已经挤了三个人。我们是做发行的,很多开发商会到我们这拜访,但会议室全是人,每次客户过来我都带他们到楼下的小花园,大伙围一圈坐,讨论产品方案。
当初决定到这样真正的写字楼来办公的时候,我带着所有的员工来看了,大家都说好,我才敢搬。每一次搬家都伴随着我们的一次转型。搬到A座之后,我们的覆盖用户已经超过了5000万。我们也开始尝试做自己的广告平台和用户系统,也包括发行平台。不管方向如何调整,我们服务于中小开发者的定位不会变。国外的大公司包括国内的端游公司,他们有这方面的力量,组建一个部门就把手游的事干了,而很多中小开发者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去把他的产品推向市场,或者怎么运营才能够让玩家形成很好的留存率。
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信息依然不对称,未来一旦信息透明了之后,我们这些公司可能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王鹏飞:这条路是移动互联孵化器
口述/灵动快拍创始人王鹏飞
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2012年,灵动快拍获达晨创投首轮投资。“快拍二维码”是灵动快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扫码软件产品,用户超5000万,2013年针对当下的移动互联网热潮,灵动快拍开始探索基于二维码的移动电商新模式—二维码购物。
我与知春路
我的朋友刘斌刚创办了一家叫“易查”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办公地点在盈都大厦。他对我说,他的公司刚开张,反正人也不多,就邀我和他合在一起办公。这当然是好事啊。从那时起到2011年搬到西直门,我在知春路呆了一年半。
不知不觉成了移动互联网的孵化器,知春路应该引以为荣。
我指的是知春路上的盈都大厦、移动大厦这两栋楼。在过去三四年里,那两栋楼里聚集了几十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当然也包括灵动快拍。
我到知春路创业,要从三年前说起。2010年初,我在上海创办的天下网刚刚卖掉,想到北京二次创业。十多年前,我还是河南南阳师范篮球专业的一名学生,就盯上了跟手机有关的生意。从做移动增值业务到做手机游戏,再到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差不多是和我们80后一起成长的。
创过业的人都知道,租房子、开工资是创业最大的直接成本。初到北京,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办公室。哪里便宜去哪里,条件之一是靠近中关村,之二是不能在民房里。
选择中关村理由无须多说。如今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一半在北京,北京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一半在中关村。刚到中关村,我的朋友刘斌帮了大忙。他刚刚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叫“易查”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盈都大厦。他的公司刚开张,人不多,邀我和他合在一起办公。这当然是好事啊。从那时起到2011年搬到西直门,我在知春路呆了一年半。公司起初就我和上海带来的几个高管,离开那里时就有二三十人了。
我们搬走正好说明了知春路创业环境的鲜明特点。那条路靠近中关村核心区,又不是核心区,房租要相对便宜一些,一平方的日租也就四五块钱。我后来租的两百平的办公室,月租也就一万多。像盈都大厦这样的知春路“地标”,楼有些老,户型从几十平到一两百平,对初创公司来说最好不过了。我们要搬走,说明我们的公司真的长大了。
我们已经是二次创业了,在上海,天下网做过两轮融资,后来卖给了日本人。来北京,我们并非白手起家。现在,我们在西直门已经发展成五六十人的公司了,两年前租的办公楼已经到期,又得准备搬家了。我还真想搬回知春路去,如果那里有更大的办公室可租的话。互联网公司其实最喜欢的还是中关村一带,招人方便,交通也方便。拿盈都大厦来说,它离地铁很近,我们的员工大都是住在地铁13号线沿线的回龙观、霍营一带.那里差不多是北京IT人的聚居区。
据我所知,知春路一带诞生了UC、易查、热点联盟、豆丁以及中国最早的一批APP公司。知春路就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一个没有围墙的孵化器。
孟骁:知春路是创业天堂
口述/盛世信达创始人 孟骁
盛世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由知春路本地人孟骁创办于2013年。孟2007年毕业于南京解放军理工学院,2010年开始创业,开过网店和水站。盛世信达的核心业务依靠其父亲的朋友关系,售卖气象探测设备。
我与知春路
知春路和它周围的世界变化太快了。上大学的时候,我每次从学校回来,都感觉自己好像不是回家了,而是像个外地人来北京游玩似的。我都快找不着自己家了。
我顶知春路有两个原因。我是在这条路上长大的;我在这条路上创过业。
我上中学是在八一中学,知春路是我上下学的必经之路。90年代中后期,我家所在的亚运村一带还只能算郊区,知春路也是一个僻静的地方,一路上都是住宅楼。除了翠宫饭店,就没有太起眼的建筑了。
当年的中关村没有现在繁华,也没有现在这样名头响亮。那时候,大人们说起中关村,就是一个“卖盗版光碟的地儿”。街上乌泱乌泱都是外地人,路边就一些门脸房,海龙、鼎好还没有建起来,数得着的IT商城就一个硅谷大厦。
乱哄哄的中关村实际上是创业者的天堂,当年卖盗版光碟的,没准儿现在已经是某个大公司的老板。知春路那些居民楼,也是创业的好地方,窗玻璃上打着很多荧光字,搁到现在,那就是一家家创业公司啊。
我最早创业就是在知春路边的一个小胡同里。当时,翠宫饭店附近有个牌楼,往那牌楼里一拐就能看见居民楼,我的一个好朋友就住在那里。我们就在他家里创业了,用他家的房子开了家网店。那会儿淘宝还没火起来,我俩就自己做了一个小网站,卖化妆品,卖衣服,卖鞋子。那是2010年。
开网店的同时,我俩还开了家水站。我成天扛着水桶往中关村的楼里送。我当时想,中关村那么多人,那么多公司,大伙都得喝水啊。这种生意后来门槛低得像当年卖盗版碟一样,到2008年,中关村那么一片地有800多家水站。当年我费了老大的劲拿下了太平洋电脑城南边的一个三层小楼,人家告诉我,能保住这个小楼的生意,水站的经营就基本达到巅峰状态了。
为了节省成本,我自己拉水,扛水,扛着扛着就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
我父亲也在给我建议,让我去他一位朋友的公司里,算是有份稳定的职业。我心想,这多没意思啊。十几岁的时候,我想上知春路的北航,没成;毕业后,我想去联想上班,也没成。接下来,我能成的事大概就剩下自己创业了。
父亲的那位朋友启发我找到了现在的项目,就是做一家搞气象探测设备的公司。这个行当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我简单解释一下:主要是做观测雨量、风速的气象站,学校、农业、水利部门都用得着。我父亲的那位朋友是这行里的前辈。
知春路和它周围的世界变化太快了。上大学的时候,我每次从学校回来,都感觉自己好像不是回家了,而是像个外地人来北京游玩似的。我不知道那些楼是什么时候盖起来的,就像鸟巢那一带,原来一片荒凉啥东西也没有,突然有一天哗的全是楼,我都快找不着自己家了。
知春路上的背叛和坚持
口述/锐仕方达猎头公司创始人 黄小平
锐仕方达是成立于2008年5月的猎头公司,目前专职猎头团队超过200人。其创始人黄小平是猎聘网联合创始人,更早前他曾创办过分类信息网站。
我与知春路
当时我刚按揭买房买车,根本就没钱创业,于是从渣打银行贷了4万块,那位女同事也出了4万块,锐仕方达公司就这样成立了。办公地点在豪景大厦。
2003年,我揣着2000元退伍费,来到北京,目的地是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2004年,在人大的网吧里我知道了qq,学会了智能拼音打字。那时,人大和北大不时有关于互联网的讲座,我经常去听。他们说互联网能赚钱,可以一夜暴富。年轻人听了谁不动心?那就学呗。
我住双榆树,靠近四通利方,床位费每个月200块。租房给我的二房东后来成了我的女朋友,我们同一个学院,她比我高一级,家境稍好,有一台电脑。我疯狂地迷上了互联网,开始自学各种编程及软件,制作网页,每天只睡两个小时。
互联网上有很多好东西,既能学到很多实用技能,比如太平洋电脑网(边栏1)、洪恩教育(边栏2)等,都是免费的;又能学到商业运营及怎么赚钱,比如斗牛士(Donews)网站,当时汇集了很多知名互联网写手,是互联网的风向标。我几乎看完了上面的每一篇文章,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后来我自己也申请开通了专栏。那时专栏审核很严格,全凭作者实力,有点价值才能通过。我的一些文章还受到了欢迎。我从没见过刘韧(Donews创始人),但我觉得他对互联网有很大贡献,斗牛士应该培养了不少互联网人才。
就这样一边学一边用,我上道了。2005年,我和北大的两个老乡在学校里做了一个分类信息网站,类似58、赶集,但只专注于校园,以北大、人大、清华三所高校为主,做分类小广告。学校里常见的广告需求包括租房、教育、二手物品买卖及交友等,我们做了半年时间,没有赚到钱,加上没资金支持,后来放弃了。
之后,我给另一家分类信息网站—58的创始人姚劲波写了封邮件,希望加盟这家看起来更有前景的互联网公司。
邮件发出后两小时,收到了姚劲波的回邮,我们约在了网银大厦旁的上岛咖啡。58在网银大厦,我住双榆树,骑自行车不过5分钟。当晚我们聊到了11点,很投缘。那间咖啡馆,那些年里经常有很多年轻的互联网人在里面探讨未来。
那天是周五,接下来周一我就到58上班,做产品经理。当时的58好像只有8个人,我的月薪2000块。那两年分类信息网站很火,估计有几千上万家,58、赶集、客齐集(后来的百姓网)、站台等公司都已出现,各大门户网站也在做。大家都觉得分类信息网站门槛低,又能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实惠,肯定有很大的前景,而且已有国外的成功样板。我当时也这么深信,但后来99%的分类信息网站都死了。
在58,我的工作一直很顺利。我得到了姚劲波的信任,开始有机会和大家一起琢磨未来,还不时负责新人的招聘。某天,姚总问我女朋友做什么,我说猎头。2006年,姚劲波出资成立猎头网(即现在的猎聘网),我和女朋友成为了这家公司最早的员工。她负责线下,我负责线上。我的职位是COO,但当时公司没有CEO,我定期给姚总汇报工作。
虽然离开了58,但因为姚总,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是58的人。猎头生意不同于分类信息,但对我来说都是互联网,都是姚总的项目,他让我干啥我就干啥,只要不违法。
猎头网的办公地点在世纪科贸大厦,靠近知春路。但58搬家了,去了海淀图书城。再之后,58又几经搬迁,原因之一是地方不够用了。到猎头网后,我们开始为这家公司寻找方向。姚总擅长线上,我之前熟悉的也是互联网,但猎头是一个对人依赖性很高的行业,要做好线下,这是姚总所不擅长的。
事后看,当时的确没有公司能够同时把线下、线上做好,智联招聘、51job等网站基本上都砍掉了猎头部,包括猎聘网也基本砍掉了猎头部。为什么?因为专注,每个公司的精力有限。由于没有找到好的模式,那段时间,猎头网一直没有真正做起来。
2008年,我媳妇决定和一个关系好的女同事一起创业,重新组建一家猎头公司。她让我跟她一起创业,起初我不愿意,我的专长和兴趣都在互联网,并不想做线下。但媳妇坚持,要么创业要么散伙。最后我决定创业。姚劲波把一个事交给我,而我却失信中途走了,觉得很对不起他。我很感激姚总,他亲自带过我,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当时我刚按揭买房买车,根本就没钱创业,于是从渣打银行贷了4万块,那位女同事也出了4万块,锐仕方达公司就这样成立了。办公地点在豪景大厦,IBM一个前高管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租了一个挺大的办公室,他将其中的100平米转租给我们,每个月租金不到8000块。
创业不到三个月,就遭遇了美国金融危机,外企等大公司停止招聘,行业骤然跌至冰点。我们下决心转型,只做民营企业,只关注二三线城市。当时房地产依然很火,找到了这波房地产客户,公司就好起来。后来我们又抓住了制造业客户,这些转型让公司生存了下来。
虽然猎头公司偏线下,但互联网线上技术的运用对于公司发展功不可没。比如从2010年到现在,我们完全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营销、员工管理、业务流程控制。我们自己开发了信息平台,我做产品出身,懂得客户等各方的需求。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锐仕方达的运营效率。
锐仕方达成立前两年,我还经常参加一些互联网聚会,梦想有机会创办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我用业余时间做了7、8家个人网站,没有一个成功,后来都关了。现在互联网公司对资金、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适合个人创业了。2010年8月后我开始把所有精力全部转到锐仕方达公司来。
那一年,我们和那位女同事也散伙了。她注册了另一家猎头公司,试图将公司客户倒入她的那家公司。我们花费了40万从她手中买回了那40%的股份。之后,公司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10年公司营收大约300多万,2011年1000多万,2012年2000多万,今年预计会在4000万。
我农村出身,高中毕业,没好好念过书,来北京说白了就是为赚钱。这辈子我非常有幸遇到了互联网,它让我的人生开始有意思,否则的话不知道干啥。在北京没学历、没背景,又能干啥?但互联网不需要学历,它只需要你有聪明才智、有想法、有执著。
像我这样的人太多了,全靠一腔热血。80后这帮人赶上这个时代,有想法就去干,没准儿就有结果。就是这样的。
知春路创业的理由
1、互联网人的居住习惯:凡是喜欢互联网的人就没有离开中关村附近的。你要是去别的地创业的话,都觉得不好招人。
2、氛围特别好:学校、咖啡厅里都在谈互联网创业。知春路的上岛咖啡等地聚集着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者,天天都在讲将互联网;李开复等很多互联网知名人士及老板也喜欢去一些学校讲未来趋势。
豹王咖啡:小米在这里诞生
口述/豹王咖啡创始人 申涛
国内第一家具有浓郁非洲风情的咖啡店,隶属于古斯塔(乌干达)集团。集团主要从事咖啡、采矿、纺织、农副产品、机械等领域的投资、贸易和生产经营活动,总部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
我与知春路
原来我们这没有包间,都是敞开的,雷军也都在这谈项目。今年上半年,雷军还带了一个客户过来,坐稳之后掏出了好几款手机展示。现在想想,那没准就是最新的红米和未来的米3呢。
豹王咖啡从2005年底开始装修,2006年正式营业。当初选址时曾在丽都饭店和知春路间犹豫过,后来看好这块是个闹中取静的位置。如果当初真选在丽都附近,可能就只有全力经营,而没法做一些其它的事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一带会发现,翠宫饭店可能是整个知春路位置最差的地方。从这往北就是五道口,往西走到下一个路口也比较热闹,往东到大运村那又繁华起来,往南就到了三环。而这附近的写字楼就比较少,都是一些卫星系统单位。这些单位可能待遇不错,但爱喝咖啡的人不多。
这肯定会对我们的经营造成影响,但可能也正是我想要的。店里不是很忙乱,每年往这投一些钱,自己也花得更踏实。最初我们自己做咖啡店,主要也是把这当成一个平台,捎带做点非洲贸易,我们公司在东非有一个最大的纺纱厂。这个店最起码接待了几十个国家的元首,总理。我们的店名豹王,英文是Wango,在非洲古语里就是豹子先生的意思。
因为这个店最初就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我对客户比较挑剔,定位在中高端人群。我会调高价位,装潢选择偏暗色调,让年轻人不喜欢在这呆。
早期知春路附近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当年雷军、老鲍(鲍岳桥)刚从金山和联众出来的时候,都会约人来这聊。2007、2008年是天使投资的鼎盛时期,当时老鲍和雷军每天都要在这接待四五拨客人。
不只是小米,雷军的几家公司都是在这谈的项目找的人。这些人也比较有趣,比如雷军来我这这么多年,从不喝咖啡,只喝健怡可乐。老鲍就喝普洱或者龙井。他们会介绍客人喝这的咖啡,但自己从来不喝。
电玩巴士的老总丁元力也一样,只喝可乐。我常开玩笑说中国咖啡产业发展不起来也是有原因的,这些搞IT的人按理说都比较洋气,也不喜欢咖啡,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相比雷军,我更欣赏鲍岳桥一些,因为鲍比较会生活。他们俩都开吉普车,雷军开卡宴,老鲍开奔驰的一款越野吉普,经常邀请我加入他们。老鲍一年有四五个月在外头,爱玩。雷军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前两天过来我看他比前两年是老了很多。
我妻子现在也在鲍岳桥的公司上班。她最初和我一块开店,后来呆不住,正好遇到老鲍,说他有一个教育软件公司刚好缺人,我妻子刚好是师范院校毕业,所以2011年就顺理成章地去了鲍的公司。相处久了,很多客人都跟朋友一样。
知春路感觉更像是一个大创业平台,来这的企业都看中它所辐射的范围,包括中关村和几所高校。就我看到这里的创业企业,有一半以上都撑不过两年,或者在挣扎。办得成规模的最终也不再需要依赖知春路,很多人已经纷纷从这搬离。
我需要的这群中高端客户很多人已经搬家、出国,渐渐不在知春路附近,因为宣传力度小,新客人也不多。翠宫饭店也有一些问题,它所有的外包单位都赔钱。翠宫的外墙没有招牌,也没有任何悬挂物,我有一些客人来了之后抱怨说,就在对面的卫星大厦办公,都不知道这有一个咖啡店。
2008年之前,外国人来旅游消费的比较多,一个旅游团过来十几二十人,每人每天都会消费两三百块,给服务员的小费也很多。2008年之后发生了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一直没缓过来。老外即使来旅游,也基本不消费。
前几年,店里的营收基本能持平,之后就是赔的越来越多。因为我们和翠宫所属的首创集团关系很好,所以房租还维持在十年前的价位,差不多3块一平,即便这样,每年还要往里投个十几万。
所以我们现在也在琢磨自己的出路,积极转型。打算和清华大学科技孵化器合作,做一个类似于车库咖啡和3W咖啡的孵化器,把项目和找项目的人聚集到这。
咖啡店的发展也要考虑多元化和人脉的累积。孵化器真做成的话这里只是一个起点,紧接着我下面有一些专业的咖啡管理团队,由清华出资源,我们来帮忙管理这个平台,如果发现一些好的项目,我们也可以跟投。
现在我回想,如果当初雷军和老鲍在投项目时我也参与进去,今天可能也会有很丰厚的回报了,所以我们打算做孵化器的目的就是进到产业里。有些东西一定要深入进去才知道可不可以做。同时我们这还有一个非洲投资俱乐部,专门吸引国内的企业到非洲去投资,我们负责一些对接工作。
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客人对豹王还是有情结的,直到现在雷军和老鲍也会经常回来坐。一般我也不去打搅他们,有时候约的人没来,他们会主动过来找我聊几句。我们之间聊的大多是些“无用”的东西,比如宗教和越野。
原来我们这没有包间,都是敞开的,雷军也都在这谈项目。今年上半年,雷军还带了一个客户过来,坐稳之后掏出了好几款手机展示。现在想想,那没准就是最新的红米和未来的米3呢。
36氪:即将离开知春路
口述/36氪创始人 刘成城
36氪专注于为互联网从业者提供媒体资讯、数据库、投融资、人才招聘、大型展会等服务。36氪网站在2010年12月8号正式上线。36氪的名字源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6号元素“氪”,化学符号为Kr。传说中氪星是超人的故乡。
我与知春路
我们算是在知春路上诞生的企业。很多创业公司选在知春路办公就是看重这里的“学院气质”。在创业的第三年,我们离开了知春路。
我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大一时曾和同学做过一个团购网站,后来发现团购的事情不适合学生做,资源重,对线下太依赖,最后放弃了。这也导致我之后很不喜欢人力资源密集型的项目。后来我开始搞一些科研的东西,因为觉得团购项目不靠谱以后还可以投身科研。
大二时学校举办了一次创新大赛,我跟几个同学组队做了个GPS时钟,是给运营商基站用来定时的。后来我们慢慢发现,硬件的东西没办法规模化,所以我们就不再做了。当时快升大三,感觉大学都过去一半了,很紧张,好像马上就要工作,又没想好要做什么,于是就想找几个师兄问问情况。
当时很多北邮师兄都在运营商里,移动联通的都有。有个师兄跟我说了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他说如果你要来运营商,就不要学习了,因为什么技术都用不到,你只要知道基站坏了给华为打个电话,或者知道动感地带几毛钱一分钟就行了。后来我觉得科研这件事挺扯淡的,不是说我搞不了科研,只是觉得在中国前面十几年都浪费掉了。我如果在美国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
大三以后我开始看一些贴近产业的东西,通信、硬件、互联网都看,看完之后就在人人网上分享,但我发现同学们对我分享的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为了不给大家造成信息骚扰,我就自己搞了一个博客来写这些东西。
最初的感觉是我做不了什么公司。我先写一写,相当于沉淀一下,做不了公司但是我可以准备,等我花一两年的时间,看过一两百家公司之后,我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公司,或者应该加入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当时我已经决定不去运营商,不只因为它的没落,而是你改变不了什么。
大四毕业我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但是9月份才开学。6月到8月没事做,我这个人也闲不住,就搞了这个36氪雏形。写了几个月读者越来越多,开始有些人定期跑来看我和另外一个写手的文章。接着不断有人加入,我们一起写,多的时候有十来个人。后来在一次校友聚会上,我遇见了王啸。第一次见面是在清华旁边的一个咖啡馆,大概2010年的九、十月份,入秋了,天有些凉。我当时并不知道他是百度的元老,只把他当作一个师兄,简单介绍了我在做的东西。
我们第二次见面是在北邮南门的SPR咖啡,也是一个校友聚会。他当时已经关注了我们一段时间,觉得这个事情挺有意思的,应该全职出来做。他说我可以投资你们。当时我觉得有人给钱蛮好的,抱着失败了大不了回去念书的心情,开始考虑接受投资。
我当时还是研一,觉得有人给我们一百多万,不要白不要,就是这种心态。后来我们都全职出来做。经过这几年,行业变化比较快,我们自己进步也很大,对公司创业、风险投资理解已经比较深刻了,现在觉得一百万根本不够公司用多久的。我们算是在知春路上诞生的企业。很多创业公司选在知春路办公就是看重这里的“学院气质”。我们最早在知春嘉园办公,当时只有四个人,2011年10月我们搬到了人大新园公寓,后来我们到了锦秋家园。近期我们四十个人又准备搬家,这次是搬到东直门的一个胡同里,仍然没选择写字楼。在创业的第三年,我们离开了知春路。
一线销售谈知春路商圈特点
知春路商圈的特点:贫富分化大,线下消费能力比较强,旁边的两个主要商圈:五道口和中关村核心区分散了它的资源。
口述/美团商务合作经理 殷奎
高端酒店、低端小旅馆生意都很好
知春路的酒店可能在北京也算很牛的,主要是高端商务,有可能还涉外,比如像丽亭,翠宫,皇冠假日,都算四五星级。我有一个商家是银汉大酒店,应该是北京最早的一批涉外酒店,那边的普通房间一晚上500多元,基本上都能住满。但是知春路小旅馆也特别多,生意普遍还不算特别差,因为交通比较便利,你坐公交地铁去哪儿都有车,打车也比较方便。
餐饮藏在写字楼后面,小店为主
在五道口,餐饮,你可以看到整一条街全是,或者一条街上什么都没有;知春路跟五道口不同,隔一段有,隔一段没有。中关村核心区基本上都是连锁品牌快餐,或者是精致单店。知春路这边以翠微为中心,从牡丹园到塔院,形成了一个高端餐饮的聚集区。知春路整体来说餐饮以小店居多,大概就是两三百平,都在写字楼后面。这些小餐馆生意普遍是中午很好,晚上基本没人了。
品牌美容美发店多且生意好
知春路那边美容美发店比较多,集中的一条街大概有个七八家,而且都是品牌连锁。知春路的房价从2006年开始涨,这边的消费者一般年龄在40岁左右,比较有钱,线下消费能力强,因为我做过单子,可以看到,有些店消费是满的,我们这边通过团购带来的销量也没有特别高。
没有什么新写字楼
五道口那边最近几年写字楼都是新楼,知春路不能比,没有什么特别新的楼,这边的写字楼楼层普遍不是特别高。知春路西土城那边和知春里站附近各新建了一栋,翠宫饭店旁边盖起来一栋特别大的新楼,还没有招商。